一、项目名称
冰湖堰塞湖溃决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西藏自治区水利厅
提名意见:
西藏自治区地震活动频繁,冰川冰湖密布,山体滑坡堰塞堵江溃决洪水灾害事件频发。冰湖堰塞湖防灾减灾备受党和国家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该研究在科技部、国家基金委、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自治区水利厅等资助和支持下,经过 20 多年研究探索与推广应用,围绕冰湖堰塞湖溃决风险防控存在的突出瓶颈性难题,率先从基础理论探索、关键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推广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项目系统揭示了西藏高原高寒地区冰雪覆盖时空演变特征,构建了冰湖危险性判识准则和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建立了西藏自治区冰湖基础数据库,判识出全区具有潜在溃决风险的冰湖和威胁下游村镇的重点危险冰湖,为气候增温、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的冰湖溃决风险防控与水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项目首次建立了危险冰湖堰塞湖的气象水文应急监测与预报技术、溃决风险动态预警技术,提出了冰湖堰塞湖应急处置的挖槽导流、重装施工组织等关键技术体系。对全国首次成功处置的高危堰塞湖易贡堰塞湖和白格堰塞湖实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理论总结与创新,对首次实施的皮挞湖—龙巴萨巴湖冰湖除险应急处置关键技术进行凝练提升,形成了冰湖除险、应急处置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成功案例。
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专利 4 项、软件著作权 5 项;编制了西藏地区首部水利工程视频监控技术标准;发表专著 2 部,论文 100 篇,其中SCI 50 篇,EI 24 篇;向中办国办提出并被采纳咨询建议 1 项。成果在自治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审查,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并符合要求,特此推荐。
三、项目简介
项目属于水利行业防洪减灾基础及应用研究。
受科技部、国家基金委、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自治区水利厅等资助和支持,由西藏自治区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项目自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雅鲁藏布江水资源演变研究和 2000 年易贡堰塞湖应急除险工作开始实施,骨干 60 余人,参与实施、示范、推广等200余人次。
率先将卫星遥感监测与解译技术应用于西藏全区范围内冰湖堰塞湖孕灾环境监测判识和风险评估,揭示了西藏高原高寒地区冰雪覆盖时空演变特征,构建了冰湖危险性判识准则和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建立了青藏高原冰湖堰塞湖灾害风险识别与概率预报预警技术。首次建立了西藏自治区冰湖基础数据库,包括湖面面积0.04 km2以上的冰湖。首次获得了冰湖区域性带状分布特征,除险避灾区、重点冰湖灾害治理区、典型冰湖资源利用与保护和潜在威胁安全保障区等区域分布特征。首次构建了冰湖危险性判识准则和风险评估技术,完成对西藏冰湖的风险评估,判识出具有潜在溃决风险的冰湖和对下游村庄、城镇的重点危险冰湖。
建立了危险冰湖堰塞湖的气象水文应急监测与预报技术,研发了冰湖堰塞湖溃决风险动态预警技术,提出了冰湖堰塞湖应急处置的工程关键技术体系。首次建立了高危堰塞湖应急水文监测网络和基于短波和海事卫星通信信道的水文情报通信网络,形成了冰湖地形地貌和水下地形、地质勘测等应急监测技术体系。建立了冰湖堰塞湖溃决洪水模拟和实时预报技术,解决了资料信息匮乏情况下的溃决过程预报难题。首次建立和实践了冰湖堰塞湖应急处置的挖槽导流工程处置技术,总结提出了高原高海拔环境复杂地区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直升机空运等大型工程装备进场的三种模式应急判识条件及适用环境。首次提出和实践了通过工程处置同时保障冰湖安全和下游水资源供给的工程技术模式。
关键技术成果成功应用在易贡藏布堰塞湖、皮挞湖—龙巴萨巴湖冰湖的防灾除险和西藏自治区冰湖灾害防治规划,实现了全国首个高危堰塞湖的应急处置和首个冰湖灾害防治、应急处置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功范例。成果应用到 2008 年汶川地震唐家山、肖家桥等堰塞湖,2018 年雅鲁藏布江加拉村堰塞湖、2018 年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等应急除险。成果在西藏高原高海拔冰湖除险和水资源利用工程得到广泛应用,解决了防洪减灾与水资源保障问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专利 4 项、软件著作权 5 项;编制了西藏地区首部水利工程视频监控技术标准;发表专著 2 部,论文 100 篇,其中SCI 50 篇、EI 24 篇;向中办国办提出并被采纳咨询建议 1 项;培养博士后 10 名、研究生 20 名。